新闻热点分类:
新闻热点分类: 全部
  •  由“锝-99m”所制成的显像剂可用来诊断骨骼病变,由“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可以检测恶性肿瘤,“碘-131”能直接治疗甲状腺癌……医用同位素可谓是核医学显像以及相关治疗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科技部等7部门正式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这也是我国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核医学PET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目前用于恶性肿瘤诊断、鉴别诊断、肿瘤分期、预后评估及疗效判断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肌存活的‘金标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思进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增约400万例癌症患者,死亡约250万例;此外,我国缺血性心脏病(主要为冠心病)患病人数约229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70万。李思进表示,核医学PET显像可改变30%~50%的癌症患者的治疗决策,“如果没有经过PETCT的诊断,这些癌症患者可能得不到精确治疗,耽误其正常治疗。”核医学科的发展得益于政策上对医用同位素的“松绑”,但从医用同位素的制备技术,到放射性新药的研发,再到高端诊疗设备的研发来看,每一个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卡脖子”问题。为实现核医学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我国相关产业尚有哪些技术壁垒亟待突破?同位素制备实现“0”的突破从近年生产情况来看,我国自主生产的碘-131、锶-89仅满足国内20%的需求,镥-177仅满足国内5%的需求,其他常用堆照医用同位素全部依赖进口。“碘-131是常用来治疗甲亢的药物,如果国外停止供应,我们许多甲亢病人就可能会得不到及时治疗,这对其病情甚至生命都会有影响。”李思进告诉记者,“另一医用同位素锝-99m目前也完全依靠进口,我们医学上会将其标记在化合物上来诊断骨骼病变,一旦遇到国外的锝反应堆出现问题,我们的病人就可能会得不到及时诊断,进而影响治疗。”为加快医用同位素的制备,上述《规划》提出,到2025年,一批医用同位素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启动建设1~2座医用同位素专用生产堆,实现常用医用同位素的稳定自主供应。《规划》还提到,以核医学领域常用的8种医用同位素为例,预计每年需求量将以5%~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需求总量将增加10倍以上。其中,氟-18的国内用量*高,为4.5万居里/年。        记者了解到,氟-18多被应用于诊断恶性肿瘤,国内用于生产该同位素的回旋加速器目前超过160台,且仍以美国GE、日本住友等进口设备为主。直到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玖源-11医用回旋加速器”于2019年12月实现应用,我国在这一关键设备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目前,我们的回旋加速器已经实现了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的全部国产化。”四川玖谊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区销售总监索云告诉记者,“该设备可制备的同位素种类包括氟-18、碳-11、氮-13、氧-15以及相关固体靶同位素。以氟-18为例,该设备*大能量为11MeV(兆电子伏特),单次生产可供约40人进行氟-18标记的FDG肿瘤显像诊断。”索云表示,市场对于国产回旋加速器的需求强烈,这主要是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进口回旋加速器在发生故障时维修较为困难,尤其是从海外更换零部件的过程不太顺利。“此外,由于进口回旋加速器的服役时长在10~15年,目前已处在设备更换时期,我们企业也有相应资质去帮助医院、科研院所处理已退役的设备,这是实现进口替代的机会。”索云补充。除了要加强医用同位素的制备技术外,《规划》还提出,要加强放射性新药研发技术。“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使用于临床的放射性药物约有60个,而我们国家约为30个。”李思进说。仍以氟-18标记的FDG药物为例,现阶段,国内仅有东诚药业(旗下安迪科)、中国同辐(旗下原子高科)和江苏华益获得了该显像剂药物的批准注册文号,并用以为医院进行药物配送。根据中国同辐招股书信息,放射性药物市场在全球的规模已经超过百亿美元,未来10年的复合增速将超过11%。核医学科室、设备、人员缺口待填补《规定》提到“预计每年我国将有数千万人次需要开展核医学诊断与治疗”,这一庞大需求对核医学科室、核医学PET显像水平的提升提出巨大要求。李思进表示,我国现有约2550家三级医院、近10000家二级医院,但截至2019年底,国内核医学科室仅有1133个(美国3亿多人口约有1.2万个),我国约65%的三级医院、99%的二级医院无核医学科。再从设备数量来讲,李思进表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核医学PET显像设备中,PET、PET/CT及PET/MR为466台,SPECT或SPECT/CT为1000台;以每百万人拥有设备的数量来计算,美国、日本、韩国都是我国的十倍或数十倍。“如果按照4000个核医学科室(一县一科)的目标来算,每个科室还需配备1~2台核医学PET影像设备,那么该设备的市场规模将会在4000~8000台。而从每个科室配备约10人员来算,核医学科的医务人才缺口还有约3万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长三角核医学与分子影像专科联盟主席赵晋华告诉记者。核医学PET影像领域的进口替代趋势如何?根据第三方公司IPSOS统计,以国内PET/CT的市场规模为例,5家国产设备方联影、东软、明峰、赛诺联合、锐视康合计占有率为43.5%为此,赵晋华表示,与进口设备相比,国产的核医学影像设备起步晚,市场使用时间短,医院存在接受度和认可度方面态度犹豫的问题。因此,国产核医学影像设备公司必须与进口设备公司在产品定位上相等或更高,让用户不认为国产是低端的代名词。“目前,在核医学影像设备中,PET/CT发展速度较快,国产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的研发也逐渐开展了起来,比如,永新医疗已经可以生产可变角双探头SPECT。”赵晋华说。值得一提的是,将技术研究较好地结合临床医疗,也是推进国产PET影像设备更迭的关键环节。记者了解到,赵晋华的团队前不久刚与联影医疗完成了一项AI深度渐进学习PET迭代重建算法——DPR算法的临床验证,以期在未来运用到联影的PET显像设备中,该算法也已获美国FDA认证。赵晋华称:“我们在回顾式研究中发现,在扫描时间降低至常规1/3时,采用DPR算法重建得到的图像质量达到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在后续的前瞻性研究中,我们还将尝试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可能性。”“下阶段,我们还将根据临床验证的结果对DPR算法进行第二轮的微调。而这项AI算法可以在不升级硬件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诊断方法。”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物理算法团队负责人董筠告诉记者。1

    价格面议
  • 怕父母生病,怕孩子生病,怕自己生病……面对疾病时的那份焦虑、窘迫和无助就不用说了,仅是想到去人头攒动的大医院里挂号、排队、走流程都够让人头疼。近日,一则“90后职业陪诊员”的视频火了,视频中,西安一位女生,陪着患者看病。看起来岁数较小的小张,已经当了2年的医院陪诊员。该女生说道,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客户挂号取号、陪同看病检查、取药等,主要针对老年人和对西安医院不熟悉的人,两年陪诊了快200人,一天*多跑4、5家医院。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服务。一时间,在医院跑腿的职业陪诊人,堪称十级孤独患者的福音了。其实陪诊师并不是一个凭空出现的职业,早在10几年前,不少医院为了改善病患的就医体验,曾在医院内设立过类似“陪诊员”的岗位。但因为“医托”“黄牛”的存在,让陪诊员的工作开展难度变大,且医护体系内并未把这一岗位系统化,导致陪诊师的职业发展十分缓慢。02将陪人看病做成一种职业,到底是种什么体验?目前,医院的楼越盖越大,各科室分得越来越细,看病检查拿药有时候要走好几层,老年群体看病出行确实存在困难。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有这样的陪诊服务能省去很多麻烦。也有不少的网友跃跃欲试,“这份职业适合我”!来自西安的王先生,2021年1月,从国企离职后,他转向了职业陪诊人,在他看来,职业陪诊人不单单是为了解决就医难的问题,更是“放开三胎、老龄化严重”社会环境下的必需品。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必然存在着各种的问题。陪诊的动作如何标准化?怎么不被人当成黄牛?以及,同行们的要价不一,根据病人的着急程度去要钱,充斥着一种“看人下菜碟”的感觉。陪诊怎么能更长期地干?卢先生计划的是,建立一个陪诊平台,就像跑滴滴一样,专业的人可以跑陪诊。他相信,什么时候陪诊平台规模化了,大家对于职业陪诊人的偏见就消失了。“我是一名职业陪诊,一句话介绍我的工作性质就是代替患者排队。”卢先生自述了自己工作的模式。做举个例子,一个要做CT的患者,在一家三甲医院排队预约普遍需要两个小时,预约成功后在核磁共振门口还需要排队,也需要一个小时,对患者来说非常耗时间。即使现在医院智能化,挂号取号不需要排队了,但是很多老人看病都要刷医保,不能智能支付,所以每家医院的医保窗口也是排着大长队,人特别多。而我,就是在医生开了检查单之后代替患者排队的人,在医保窗口代替老人排队刷医保的人。但我们的工作任务,并不是仅此而已。陪诊的优势就是能根据我们的专业知识,第一时间帮助患者准确地看到他们该看的科室和专家,既不耽搁病情,也能让他少走一些“弯路”。可以说,我们*大的作用是用*短的时间,帮助患者约上专家号,提早知道病情。每个医院的情况都不一样,刚成为陪诊的时候,还是挺曲折的,我自己也走过很多的弯路。陪诊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我给客户陪诊,上午帮他取了号,因为医院人特别多,等他看完拿到化验单的时候已经中午12点了,所以我上午就取了个号,陪着客户等,到叫号的时候再把他带到科室去等医生看病,白白浪费一上午的时间。所以想成为一个陪诊,并不是单纯每天排队挂号、等位领药就足够了,需要做很多的功课。我需要了解各个医院的布局情况,需要知道每个医院的特色在哪。我得知道抽血在哪抽,做CT在哪做,做核磁控阵、超声波、心电图都在哪,我都得做好功课。陪诊行业的标准规则,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比如陪诊员需要提前多久到,应该如何与客户交流沟通,客户做检查之前,要提醒他们做什么,要有一些提前的预判,例如抽血之前要空腹等等。03老人需要陪诊,多是亲属不在身边,年轻人则是不愿麻烦人。对他们来说,花费一两百块钱买到的服务,不仅节省时间,也避免了欠人情,更重要的是一份心理安慰。打麻药、做CT,一些检查要求有人陪同,这是年轻人找韩立的原因。还有一些人害怕生病,更不愿独自看医生,也会找他陪诊。有个女孩要做核磁共振,又有轻微的幽闭恐惧症,她在检查开始前叮嘱韩立,一定要在外面等着,一刻都不要离开。后来女孩出来,紧张得出了汗,形容“躺在机子上就像进了棺材,太害怕了”。有个程序员连续加班一周多,突然心跳加速、心慌气短。他怀疑自己心脏出了问题,紧急挂了心脑血管内科,希望苗宇陪同。在做了验血、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多注意休息、少熬夜、多运动,没什么大问题。这时,他才放松下来,“以为自己要死了”。与老人不同,年轻人只需要“旁边有个人就行,服务态度好就行”。这个人不能太近,不需要主动聊天,不需要他了解病情到底如何,更不需要触及隐私。职业陪诊人韩立形容这是“被关心的假象”。一位大学生腿脚受伤,韩立带他复检、换药,接触了几天,两人也没什么话题。韩立猜测,这个男孩也许是外地生源,也许不愿让父母担心,也许过于内向没什么朋友,但他都没开口问,担心戳到痛处,也怕引起反感——在第一次聊到学校时,韩立就遭到了拒绝。后来陪诊结束,男孩也删了他的微信。陪诊3个月后,韩立慢慢摸清了如何与客户相处。年轻人喜欢独处,就不要打破那份距离,如果对方不开口,尽量不要挑起话题,“应该像一杯温开水一样,刚好能喝下去就很舒服”。根据官方数据,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在2018年达到83.08亿,2019年达到87亿人次。很多人觉得,陪诊是低频刚需服务,但在目前,这一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人说:“如果将来能做成像外卖打车平台一样,患者会体验更好的医疗服务,医疗资源也会利用更充分”。

    价格面议
  •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突发!传奇球星马拉多纳因“心梗”离世其实心梗前多半都会有先兆通常发生在心梗发作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心梗”有哪些先兆?心梗发作前,大部分都有“先兆”,比如:反复胸闷,胸痛,发作加重,频率增多,特别是夜间容易从睡梦中憋醒,服用麝香保心丸或硝酸甘油,但胸闷胸痛缓解的效果也不明显。如有发生以上的症状那么就应该及时就医。那除此之外,心梗还有哪些表现呢?1.  胸部不适  大多数心梗的发作会导致胸部中央、心前区出现不适,这种不适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时有时无的。患者可能会感到压榨样疼痛、闷痛等。胸痛如果发生在休息期间或者夜间睡觉的时候,那么很有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这是心绞痛的一种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2. 其他部位出现不适  这些部位可以包括一侧或双侧上肢、背部、颈部、下巴或上腹部出现的疼痛或不适。就是因为心脏病发作有时疼痛部位会不典型,因此,医院急诊科医生会对所有上至牙痛,下至腹痛的病人都作心电图检查,来明确是否是由心梗所引起的不适。3. 气短  这可能伴随或不伴随胸部不适。大多数人在心脏健康的状况之下,是不会出现胸闷乏力等问题的,如果在休息或者是运动期间出现气短胸闷等问题,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加重一定及时就医配合相关治疗。4. 虚弱疲惫 在没有生病,没有运动,也没有熬夜的前提之下,如果突然间感到特别疲惫人很虚弱就需要警惕起来了。会突然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人的血液循环受到了阻碍,血液循环受阻就容易造成心肌梗死。5、躯体疼痛 人身体过于劳累,或者是一直处于激动的状况之下,很容易出现躯体疼痛的问题。但是如果总是出现牙痛或者是腹痛,局部疼痛就要引起重视了,极大可能是心肌梗死导致的。急救指南1.  让患者保持镇静,停止活动,平静心情,这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量。2.  拨打120急救电话3.  服用一些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都可以含服,一般几分钟以后胸痛可以缓解。4.  及时送医就诊。5.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呼吸停止,那就需要实施心肺复苏了。重要提示心梗时相应的血管被血栓堵住,这时应立即进行支架植入,不仅同时能开通血管也能救命。值得注意的是,在入院时急性心梗患者和家属应尽量配合医生,及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心梗发作时,“时间就是心肌”,超过20分钟就可能造成心肌细胞大量死亡。老年人、女性或糖尿病人的心脏病发作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表现为烧心、消化不良等,他们可能会出现背部、下巴、颈部或肩部不适。因此尤其需要注意。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他们的不适是由于心脏病发作引起的,所以当你怀疑某人是心脏病时,请迅速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犹豫,因为心脏病发作时病情的变化往往是瞬息万变。不要让患者自己驾车去医院,让专业的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医务人员可以在发病现场进行心电图检查,使用抢救药物,同时急救人员会和医院急诊科联系,开通绿色通道,让患者的第一时间得到*恰当的治疗。PETCT检查—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全方面了解PET/CT体检是一种全身性体检,可一次体检就能了解到全身器官的病变状态,对于可能存在的病变做出诊断。当诊断结果出来后,便可听取体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用以指导自身的生活健康保健和措施。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疾病萌芽阶段就早早发现,从而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更多的伤害。很多肿瘤患者病情加重,都是因为没有及时发现病情所导致的。正常人可作为健康体检,预防为主很多人看上去没什么事,但是可能身体已经患上了疾病。主要就是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平日压力较大,工作紧张,食物结构不合理,参加运动锻炼少,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体内代谢失调,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和高脂血症、隐性心血管病等。所以我们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或者是肿瘤高发地区的人群,每年做一次PET/CT体检,可有效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对病人的后续治疗有些老年人本身就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脏供血不足、糖尿病等,虽然已经接受过治疗,但却不是一劳永逸的。进行PET/CT体检,可确定病情有无发展、加重、减轻或痊愈,有利于指导以后的治疗。我们建议,有条件的人,每年做一次PET/CT体检。

    价格面议
  • 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辅助检查科室之一。我们在医院检查的时候,有的医生会说:你先拍个x光,查出来有必要我们再拍个ct。这让很多小伙伴们一头雾水:为什么照了x光,还要照ct?为什么不能直接拍ct呢?为什么有时候要做昂贵的核磁共振呢?这些令人一头雾水的问题,今天我们一一解答。首先来看看这些基础性知识……我们在放射科常见的设备一般有普通X射线摄片机、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R)、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核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DSA)等。1X射线到底是什么?(x射线长这样哦)X射线摄片机,包括普通X射线摄片机、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R)、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我们常把X摄像俗称为拍X光。它可对人体胸部、腹部、腰椎、四肢等部位进行正位、侧位进行摄影诊断。2X射线辐射高吗?在获得影像同时,受检者也会接受一定的辐射剂量。单次检查的剂量并不高。但因为此类设备分辨率高,曝光成像时间极短,大大缩短了病人检查和等待的时间。按照环境保护部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7年联合发布的《射线装置分类》公告,X射线摄片机属于Ⅲ类射线装置,Ⅲ类为低危险射线装置,事故时一般不会使受到照射的人员产生放射损伤。3CT据说比X光看的清楚,是这样吗?(ct长这样哦)举一个形象的例子,面包大家都吃过,如果把CT比喻成切片面包那就非常形象了。我们可以看下图,现在把X光片的影像看作是后面那个还未切开的吐司,在*上面一层隐约可以看见一些由内向外发散的小黑点,但不是很清晰。我们再给吐司做一个“CT检查”,把它切开成一片一片的。做完检查之后发现,里面竟然别有洞天!刚刚不确定的小黑点原来是一颗一颗的葡萄干,而且当中还有若干的葡萄干。细细回味一下,相信大家能体会两者在影像学表现上区别了的吧。所以,CT是利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位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被检部位的断面或立体图像。它可以提供人体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可使器官和结构清楚显影,清楚地显示病变。CT检查对骨损伤、胸部疾病、心及大血管等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必要的时候,CT是非常有意义的!4CT好,那我直接拍CT不行吗?NO!X光片和CT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通过组织密度不同的人体后形成辐射线衰减强度不同的影像。但是,CT辐射剂量较普通X射线机大,患者所接受到的辐射剂量会更大一些,不宜将CT检查用于常规诊断手段,另外,CT在价格上也更昂贵。如果在X光片上发现可疑的病变影像,又不能确诊时,这时我们才会会再建议给予CT检查作为加强辅助。5核磁共振又是啥咧?再举一个例子,相信大家都摇晃过矿泉水瓶。在摇晃的时候,你会发现水分子会开始振动,我们的手能感受到这种振动,过一会儿水分子才会平静下来。核磁共振也是这样。核磁共振,英文简称MRI,是目前能用于人体身上*为精密和昂贵的医学成像设备之一。它会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6这么听来核磁共振辐射更大?错!核磁共振无射线伤害,不存在电离辐射,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影像检查方式。对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软组织,优选核磁共振;同样,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核磁也是**。7那我多花点钱,选择核磁共振不是*好吗?核磁共振虽然没有辐射,但是价格较高,禁忌症也较多,且有些方面核磁共振不如CT。如:对肺小结节、骨骼结构的细节表现、骨折等。所以究竟选择X光、CT还是核磁共振,都需要医生对症选择哦。总结一下X射线摄片、CT、磁共振成像已成为三驾马车,三者有机地结合,能使当前影像学检查既扩大了检查范围,又提高了诊断水平。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可以不用谈放射色变,选择合适的放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病因,更快的治疗疾病。

    价格面议
  • 作  者: 宋结平单  位:南京市第一医院 核医学科 2020年第36期 总第一百六十四期责任编辑 宋结平  编 审 余 飞文章转载自http://www.csnm.com.cn/info/1693

    价格面议